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杜玉全 实习记者 胡谦
7月26日上午8点30分,成都温江区,87岁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孙奶奶刚起床,专职住家阿尔茨海默病照护师杨英莲轻扶着孙奶奶前臂,走进厕所。
(相关资料图)
上完厕所,接下来的步骤是给孙奶奶喝水、刷牙、洗脸、陪她吃早饭。“中间的顺序不能乱,如果先给她刷牙,再喝水,那么她可能会把漱口水喝下去。因为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思维里,按部就班才能获得安全感。”
这是53岁的杨英莲一天的生活,她最早照护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是6年前,那时她还在医院做护工,后来到一家养老院的认知症照护专区工作。今年春节后,她才开始接触现在的住家式照护。“这种方式可以让我更专心照顾这一群体中的老人。”
最想学的是如何与老人互动
“我从2017年起在医院里做护工,主要以照护老年人为主。”杨英莲告诉记者,她在医院工作了4年后,决定离开那里,去一家有专职认知障碍区的养老院当护工,她认为患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更需要人照顾。
她说,在医院的4年,明显感受到阿尔茨海默病在65岁老人群体中“蔓延”的范围越来越大,患此病的老人并不鲜见。“患这个病的老人,非常依赖身边熟悉的人,他们和我朝夕相处,如果我都害怕了,他们会更紧张。我的职责,是让他们安心。”杨英莲说。
在医院的日子里,杨英莲最想学的是“如何给老人做全身按摩”和“如何陪老人做游戏”。她告诉记者,自己最想学的是如何与老人互动。“他们的心智就像是孩子,也渴望社交。用他们喜欢的方式互动,才能给他们足够的安全感。”
“你好,我叫杨英莲”
杨英莲照护过各式各样性格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有的人脾气暴躁,“我遇到过一位大爷,很凶。住在养老院里,大便从来不去厕所解决,直接拉在裤子上。我想去给他换洗裤子,肩上、背上都挨了他几拳。”杨英莲描述时略显无奈,“没办法,只能挨着。裤子脏了总是要换洗的,我不换谁换?”日复一日,默默地挨打、挨骂,帮老人脱裤、换裤。
有的人生性胆小,“我记得有一位孃孃,从来不和别人说话。一个人坐在床上,要么看电视,要么发呆。每次她看到有人从身边经过,都会瞪大眼睛、紧握双拳、狠狠地盯着对方,表现出惊恐的表情,直到对方离开。”杨英莲表示,她看在眼里,心疼得很。每次来到那位孃孃身边,杨英莲都会对着她微笑,然后做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你好,我叫杨英莲。”然后陪着她聊聊天。“他们很容易忘记我,但我不可能忘记他们。和他们交流,要有耐心,要做好每天自我介绍一次的准备。”
希望更多年轻人从事这一职业
今年春节过后,杨英莲选择离开养老院,来到现在的公司。“我们希望这些患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们在自己最熟悉的地方,有自己最熟悉的人陪伴,也能得到专业的照顾。”
杨英莲表示,居家照顾高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需要经验。“我现在照顾的孙奶奶,已经87岁,作息时间需要由她的家人和我共同引导实现。”杨英莲表示,吃完早饭她会陪着孙奶奶在家里的客厅里做体操、玩游戏、做按摩,“你看,我在养老院里学的,现在全用上了。”
午睡醒后,杨英莲会给孙奶奶喂水、喂水果,陪着孙奶奶玩游戏、给她按摩。到了晚上9点,孙奶奶会准时睡觉。“早上要比孙奶奶起得早,晚上要比孙奶奶睡得晚。到了晚上,我还会在孙奶奶的床边摆一张椅子,如果她起夜,碰到椅子发出声响,我能第一时间听到,扶着她去厕所。”杨英莲说,关注这些细节是她这个职业的必修课。
当被问到这个行业最缺什么时,杨英莲的回答很干脆,“缺人。年轻人,哪怕是中年人。我现在所在的公司里有24名阿姨,50岁以下的人数,用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
“我很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做这个职业,他们比我们这一代人更活泼、更能让老人快乐。”杨英莲告诉记者,这个职业想要吸引足够多的年轻人,只靠情怀远远不够,收入、社会认可度等要素缺一不可。“从我和我们这一代人开始,踏实做事。用我们的真诚换来社会的更高认可,相信到了我退休时,会看到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这一行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