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要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今年2月,商务部发言人提到“小修小补”的民生需求。近年来,我市也积极推动社区商业发展,支持便民生活圈发展。“小修小补”摊点虽然看上去不起眼,却能给市民生活带来便利。如今市区“小修小补”摊点的状况如何?城市是否还能留住便民小修摊?3月28日,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行政街上张先生的修车摊。

生意不如以前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全靠运气

当天上午,记者来到城区行政街,这条路上有四处便民小修摊。张先生经营一个修车摊,维修电动车、自行车等。“我就是城区的,今年六十多岁,干这行有三十个年头了。”张先生说,现在的生意不如以前好了,他也是有活就干,没活就歇歇。

今年72岁的孙念勋2007年从老家安丘来到潍坊城区生活,经营一个维修摊点,除了配钥匙,还可以修自行车、卖锁。记者采访时,正好一名女士来取配好的钥匙,她是这里的“老客户”。“我就认准了孙师傅的手艺,他很细心,价格也不贵。”该女士表示,来这里配钥匙她很放心。

行政街上孙念勋正在为顾客配钥匙。

孙念勋告诉记者,他的顾客基本都是住在附近的人,好多都是十几年的老客户了,对于经营现状,他表示“有时候生意好,有的时候就不怎么样”。“现在收入只有以前的一半,也不稳定,我和老伴平时的开支全靠我挣,基本能维持正常生活。”孙念勋说。

早春园北巷,李宪训正在修车。

随后,记者来到奎文区早春园北巷,今年69岁的李宪训在修车摊上忙碌着,因为周边小区多、居民多,他的生意还不错。记者注意到,短短半小时就来了七八位顾客。“我和老伴都有退休金,身体也算健康,子女也孝顺,基本上没什么花钱的地方。”李宪训表示,他主要是想找点事做,而且这一行也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有的时候身体不适或者家中有事,就不会出摊,时间相对自由,“现在我活多的时候一天可以挣二三百元,少的时候只有十几元,收入全靠当天的运气”。

金银巷里,徐四夫妇一起为顾客修鞋。

干习惯了

转行干别的不适应

通过走访,记者发现“小修小补”摊的摊主年龄多在五六十岁,有的甚至超过70岁,他们的收入也不高,仅能维持日常的生活。那么他们为什么要一直坚守在这个行业呢?

今年59岁的徐四和妻子在高新区银枫路与金银巷交叉口附近经营一个修鞋摊点,他们从1996年就摆摊修鞋,2015年开始“常驻”此处。“像我们这些小修摊摊主,首先干的年数都比较长,干习惯了,其次岁数也大了,让我们转行干别的还真不适应。”同时,徐四告诉记者,别看小修小补的生意不起眼,但他觉得他做的事情能帮到别人,“能把一双鞋修好,我比顾客都开心,只要有人需要,我和妻子会一直干下去”。

家住附近金福苑小区的刘女士表示,家里的鞋开了胶不舍得扔,来修一修才几元钱,修完照样穿,没有这样的“小修小补”摊点还真不方便。

有关部门多措提供经营便利

实际上,“小修小补”摊点确实极大方便了市民。为帮助小修摊主、方便市民生活、留住城市烟火气,我市城管部门免费给小修摊摊主提供配套设施,做到了“七个统一”,即:统一编号、统一划线定位、统一配备遮阳棚(或遮阳伞)、统一配备作业服装、统一配备分类垃圾桶、统一配备防污地垫、统一配备休息坐凳;搭建由文明服务志愿者、城管执法人员、园林环卫工人、街道社区干部等帮助老、弱、病、残小修摊摊主拆装遮阳棚或遮阳伞、清扫摊前卫生等帮扶机制。另外,我市还专门打造了小修服务点的电子地图,市民只需要使用“潍坊智慧城管”微信小程序,点击“便民服务”,就能够找到附近的小修摊,非常便利。

市民需要,摊主坚持,有关部门多措为摊主提供经营便利……小修摊就像小草,给点阳光就能生长,只要给它们留下一点城市空间,它们便可以顽强地生存下去,带给更多人便利。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马宇琪/文图

责任编辑:毓子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