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我们的节日·春节 ——

— HAPPY NEW YEAR —


(资料图片)

寻味鹤山

舌尖上的非遗

过年,怎么能缺少美食?

今天布丁君给大家分享

鹤山本地的非遗美食

你都尝过哪些?

鹤城客家花生加工

花生,

一直是大众喜爱的饭前小吃。

鹤城花生种植及制作历史悠久。《鹤山县志》记载:“早在清代,县内已有花生种植”。

鹤城花生最负盛名的产品——泥焗花生,原产于南星村周边,由上世纪初南星村委会茅坪村村民赵连生研制,距今有百年历史。

泥焗花生制作过程颇具特色:先将当地黄泥加水,用大锅烧煮,一边煮滚一边搅拌,富含矿物的黄泥水面逐渐浮出泥油,这就是让鹤城花生声名鹊起的关键之物。再将泥油和花生搅拌,加入木薯粉、盐煮熟,然后铺在太阳下晒干。这样加工的花生味道香醇,别具一格。

近几年,鹤山花生又逐渐研发出卤水味、蒜香味、咸干味、陈皮味、盐焗味等10余种口味,远销海内外市场。

鹤城腐竹

腐竹经常出现在

鹤山餐桌上,

可当主菜、可当配菜。

鹤山是客家迁徙聚集地之一,数百年来客家人在广袤的山野扎根繁衍,留下许多宝贵的生活智慧,老少咸宜的鹤城腐竹就是其中之一。它在鹤山已有一两百年的制作历史,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客家传统食品,也曾是当地客家人谋生的依靠。

黄豆用途多样,营养价值高,由它制作的各色菜肴常常是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而腐竹,集合了黄豆的精华,经过层层工序,凝结成鹤城客家人的一种独特情结。

腐竹既可以做主菜,也可以做配菜。数百年来,鹤城腐竹一直陪伴着这里的客家人。很多人的记忆里,过去在农忙的时候,家家户户一定要煮腐竹糖水,带到田间地头分享美味、补充体力。鹤山客家人在逢年过节或是喜庆的酒席上,一定会隆重奉上一道用腐竹做的主菜——炸腐竹焖粉丝生菜,取其“富足、生财”的吉利谐音。

古劳鱼皮角

鱼皮角,

是水乡独具特色的早餐。

鱼皮角是古劳水乡的特色美食,已有百年历史。出锅的鱼皮角鱼香扑鼻,肉香醉人,绝无鱼腥味,令人未动筷已为之倾倒。进食时,一啖一个,不流不溢,滑腻爽口,齿颊留香,可配酱油、或者甜醋,更为美味。

制作鱼皮角,讲究快而精,简单而不简陋。做鱼皮角包括搓粉、片皮、捣馅、包馅、蒸煮一系列程序。

首先是搓粉。外皮粉料选用木薯粉与澄面,用95摄氏度的热水搅拌。水温太高则会搓不开,水温不够会影响口感。

片皮,直接用刀把和好的米粉团切成小块,然后用刀身一压,就形成一片角皮。特别注重刀工,薄而不破,滑而不烂。

作鱼皮角馅的鱼肉选自当地产的鲜活鲮鱼或鲩鱼,拌以肥瘦参半的猪肉,另加冬菇、马蹄、陈皮、胡椒、葱花等10多种配料捣制。

包好馅后,不用特别收边,只需把中间稍微捏住,蒸熟后自然会粘紧。整个过程速度很快,但每块皮都特别薄,蒸熟后晶莹通透。

古劳福兴柴火粽

吃粽子的风俗,

千百年来,

在中国盛行不衰。

古劳福兴柴火粽每只粽子有8两至1斤重,粽子约长度为20公分,高与宽度约13公分,呈帆船状形态。

在保留传统粽子的制作技艺上,利用蕉叶、粽叶包裹糯米、鲜肉,制作出体积大、份量重的粽子。

柴火粽需用柴火烧煮足足8个钟以上,放能使粽子营养丰富,热量高,让人饱腹感满满。

鹤城客家粄糍

除了粽子之外,

粄糍也经常出现在

鹤山餐桌上。

鹤城客家粄糍制作技艺由来已久。逢年过节,鹤山客家人都要做粄、吃粄。

鹤山客家的婚、丧、喜、庆、庙会、做生日(祝寿)也要吃粄。归亲、嫁女、做生日吃红粄、甜米糕。

粄的吃法也多。或蘸吃,或炸吃,或炒吃,或汤吃,或蒸吃,或热吃,或凉吃,或加馅做饺子吃。各有特色,风味别致。

龙口牛肉

日常就餐宴席,

怎能少的了上好的肉?

经过多年的传承与发展,龙口牛肉已经成为鹤山饮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以“健康、新鲜、美味”的特点而驰名远近。

以精心熬制的大骨清汤作汤底,用打边炉的方式,可以最大程度保持牛肉的肉质鲜美。涮好的牛肉入口清香弹牙,鲜甜味在口腔里回旋。

除打边炉之外,炆牛蹄,炆牛杂,牛杂粥......都是牛肉美食的当红花旦,一牛百味,喜好由人。

古劳西江烧鹅

鹤山人逢年过节、嫁娶设宴、大摆筵席、拜山祭祀等重要时刻,都会用上烧鹅。

古劳西江烧鹅是江门鹤山市的代表性美食之一,其不吹气不上色素的制作方法,是一种传承百年的传统制作技艺,在业界独树一帜,堪称一绝。

在制作过程中,古劳西江烧鹅一方面始终遵循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从鹅只选取,到宰鹅清洗、调料、腌制、缝线、燃料、火候、出炉等每一道工序都十分考究。

另一方面,对屠宰后的鹅,不管是开膛前还是淹制后,都绝不吹气,而是巧妙的加大火力烤制,使皮下脂肪分解而大量流出,同时加大糖水的浓度,使得烧鹅色泽更加光亮,口感更加皮脆肉香,让人回味无穷。

东古牌系列酱料

在主食之外,

优秀的酱料可以

为美食增色添香。

古劳的酱料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当时民间已有人酿制面豉。除了本地优质豆类,温暖湿润的气候以及良好的水源也为酱料制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百年时光可以改变许多东西,但东古系列酱料的味道依然是记忆中的味道,这得益于酱料制作始终沿用传统的天然晒制工艺。以古劳面豉所用器皿为例,从发酵缸、晒盆到存储缸,都严格选用陶瓷制品。

为了适应市场发展,东古公司在不改变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以晒池代替陶缸晒制酱油,但面豉仍保持生产工具百年不变。传统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在传承技艺的过程中,也赋予了东古系列酱料更强大的生命力。

鹤山红茶

饭后一杯茶,

赛过活神仙。

鹤山境内多丘陵山区,丘陵连绵起伏,坡度适中,土壤肥沃且多呈酸性,加之气候温和、雨量充足,这种自然生态环境很适合种植茶树。市内有双合、宅梧、共和、鹤城等四大红茶种植基地。

红茶是所有茶叶加工中制法最复杂、耗时最长的一种。鹤山红茶传统古法制作包括萎凋、揉捻、发酵、烘焙等一系列程序。

鹤山红茶具有汤色红润、余味悠长、清香甘醇、津生喉润的特点,一直深得茶人的喜爱。随着政府和地方对红茶产业的日益重视,鹤山红茶品牌正逐渐树立起来,成为当地重要的地理标志产品。

小 吃 篇

黄洞米点

在雅瑶镇黄洞村,有着别具特色的黄洞米点,其制作技艺已有近百年历史。

在黄洞村,临近除夕,各家各户就开始制作团糍、糍必。团糍、糍必都是用本地大米磨成米浆,放入热锅反复搅拌成米糊米团,然后捏搓而成。

黄洞人在米糕基础上,结合珠三角的饮食习惯创造出白水角,利用当地的鸡屎藤草制作鸡屎藤糕,逐步形成具有黄洞特色的黄洞米点系列。

址山煴蛋

址山煴蛋是址山镇址山河两岸及周边地区一道民间传统特色美食,因其色香味俱佳深受大众喜爱,是逢年过节、喜庆宴席必备佳肴。

址山煴蛋的制作首先挑选优质的鸭蛋、鹌鹑蛋或鸡蛋,先把蛋煮熟后去壳备用。然后按比例配备好猪肉、黑豆、冲菜、生姜、葱白、糖、酱油等辅料。接着按比例配备中药香料大茴香、小茴香,用纱布袋包好备用。

烧热油锅,加入配菜爆炒,跟着下一步加水、放香料,大火煮30分钟转文火煴三至四小时。通过三至四小时的煴制后将蛋捞起,最后一个工序就是在油锅内放少许花生油烧热,把煴蛋放在油锅内推动一会,放少许酱油再推动一次,这样出锅的煴蛋象抛光了一样,光亮油滑、色泽红浑。

主 食 篇

址山腊味

址山腊味坚持使用传统工艺制作,具有“腊味”“肉味”“酒味”,外形美观、色泽明亮。

址山腊味的主要产品包括原味腊肠、猪肝肠、腊肉、关刀肉、瘦肉干、猪头皮腊肉,腊鸭等。

1998年,址山食品站解散,原来的工人开始自行经营腊味生意,并陆续建立自己的品牌。现时的几家腊味企业坚持在当地生产腊味,影响力不断扩大,辐射到周边地区。

上南烧肉

上南烧肉制作技艺源远流长,具有地方特色标记,是鹤山传统饮食文化的一面旗帜,也是传统习俗文化活动的重要菜品。

传统上南烧猪是土法的“柴炉烧猪”,要把烧猪做到好吃,选材、腌制、火候、插孔等工序每一个环节都非常关键,时刻要察颜观色并严格把关,烧制全程约两小时。

鹤山当地人逢年过节、嫁娶设宴、喜庆筵席、拜山祭祀等重要时刻,都会用上烧肉,从而打造出一种本土特色的饮食文化。是华侨记忆深处的乡愁,儿时的味道和精神家园,是鹤山一道传统文化旅游美食风景线。

宅梧濑粉

濑粉是宅梧当地的传统小吃,深受宅梧人民的喜爱。每个地方的调粉配方、汤底、配料不尽相同,各具风味。而唯一相同的,是“濑”粉必须靠“濑”。

勤劳的宅梧人民更喜爱自己动手制作濑粉。选用优质粘米粉,倒入大盆中,加水后不断搅拌,让其更加细滑,这是制作濑粉的前期工作,好的米糊浆是制作爽口濑粉的必要条件。

传统手工技艺制作的濑粉,细致均匀且富有弹性,加上配料后淋上早已准备好的老火汤,一份爽口美味的濑粉就大功告成啦。其实这个制作过程,除了可以体现手艺之外,还可以考验到一个人的耐心。朴素吃法的濑粉吃得不仅仅是味道,更是品出家乡的一种情怀。

宅梧粽子

宅梧粽子的习俗是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是承袭传统的表现。

宅梧粽子的制作工艺与其它粽子不同,除了外形、材料上的讲究,烹饪方法也不同。宅梧粽子一般用柴火灶,需要熬制7个小时以上,原料包括山泉水、糯米、五花腩、黄豆、绿豆和山姜叶。过去都是选用带壳的绿豆,如今考虑口感等因素,会将绿豆剥壳,这也成为粽子选材用材的一大特色。

近年来,随着宅梧生态环境越来越来好,宅梧粽子也因独特的绿色生态食材深受食客喜爱,加上国家大力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和地方推行的全域旅游政策,宅梧粽子肩负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使命,推动行业走进发展的快车道。

其 他

客家黄酒

酒文化,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中源远流长;酒,在客家人心中占有极高的地位。鹤山的客家人,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自己酿造黄酒,几乎是无酒不欢,客家人炒菜、蒸鱼、炖肉,都爱添上一点黄酒,因而客家美食具有独特的风味。此外,黄酒一年四季可用于佐餐,适当饮用能够提神、开胃、助消化。

黄酒的酿制一般由家里的女主人来主持。数百年来,客家人喝酒一直是自给自足,并且将酿制黄酒的技艺以“言传身教”的家传方式一代代传承下来。

黄酒还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每当客家媳妇生小孩、在坐月子的时候,一定要吃“鸡酒”(黄酒炒鸡俗称鸡酒)。

“嫂子做月食三碗,劲头过足多奶浆。养个阿伢肥又大,三朝过后晓喊娘。”可以说客家人都是喝着黄酒长大的,一出生就闻着母亲月子里吃的鸡酒的味道。客家黄酒自然地深植于一代又一代客家人的血脉中。

上等的黄酒呈微微透亮的浅棕黄色,一定要带一点点零星的沉淀,并具有葡萄酒那样的层次感,晕染着齿边、舌根,清爽甘醇。

对于客家人来说,品黄酒早已不仅仅是口舌之欲,更是在细嗅那印在酒中的文化和历史的味道。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客家黄酒,喝得不仅仅是酒,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快带上亲朋好友

来鹤山逛吃逛吃吧!

来源:鹤山文旅

整理:鹤山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吕敏玲

校对:刘飞

审核:吕桢华 李文华

监制:吕悦怡

关键词: